首页 资讯 正文

通城县五里村:壮大集体经济 赋能乡村振兴

体育正文 149 0

通城县五里村:壮大集体经济 赋能乡村振兴

通城县五里村:壮大集体经济 赋能乡村振兴

中新网(zhōngxīnwǎng)湖北(húběi)新闻6月12日电 (钟鹏 吴雷 胡海涛)从曾经的“空壳村”,到如今年收益达30万元的“产业村”,咸宁市通城县五里镇五里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(zhènxīng)之路(lù)。近年来,五里村以“支部引领、群众参与、特色发展”为核心理念,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与微工厂企业,实现了村集体经济(jítǐjīngjì)的跨越式发展,也为村民带来(dàilái)了实实在在的增收。 五里村地处通城县五里镇西侧,耕地面积仅800亩。过去,人口外流(wàiliú)严重、村级基础设施落后、土地抛荒等问题制约着村庄发展,产业(chǎnyè)发展近乎停滞,村级集体经济不足3万元。“养(yǎng)什么没什么、种什么荒什么”这句在(zài)村里流传的口头语,正是当时困境的真实写照。 如何盘活闲置土地资源,让撂荒地产生“黄金(huángjīn)效益”,扭转落后局面?成为(wèi)五里村(cūn)“两委”亟待(jídài)破解的难题。自2020年起,五里村积极探索,立足本村实际,大力发展轻工业与现代农业,同时鼓励能人返乡创业,通过建设乡村振兴微工厂(gōngchǎng)和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,为村民搭建就业增收平台。 “我们结合本村实际,发展水产养殖、果树种植和中药材套种,还积极争取上级政策与(yǔ)资金支持,建设帮扶车间,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有(yǒu)实力的企业落户,带动(dàidòng)村民就近就业、致富增收。”通城县五里镇五里村党支部书记黎星介绍(jièshào)。 走进五里村帮扶微工厂(gōngchǎng)——湖北固德包装制品有限公司,生产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。车间(chējiān)内,拉丝机、圆织机等设备(shèbèi)高速运转(gāosùyùnzhuàn),拉丝、圆织、覆膜、印刷、切袋、打包等工序(gōngxù)有条不紊地进行着。这家于2020年正式投产的微工厂,主要生产高中低档纸塑复合袋、编织袋、牛皮袋等产品,每月可生产编织袋500万只,年产值超1500万元(yuán)。微工厂的运营,吸引了众多附近(fùjìn)村民在家门口就业,人均月工资将近5000元,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。 除了轻工业,乡村(xiāngcūn)特色产业(tèsèchǎnyè)也是五里村发展(fāzhǎn)的(de)重头戏。凭借丰富的水资源,水域面积占全村总面积三分之一的五里村,具备天然的水产养殖优势。经过村“两委”与村民的共同商议,五里村果断发力渔业养殖。 2022年6月,村里首个(gè)“零排放”圈养高密度水产养殖(yǎngzhí)基地(jīdì)建成。基地内设有20个养鱼桶,养殖花骨鱼、江团、彩虹鲷等8个品种的特种鱼,水产品产值达1000余万元。在运营模式上,五里村采用“党支部(dǎngzhībù)+村集体+农户”的方式,由村“两委”干部、村组长和农户共同管理,通过(tōngguò)分红让农户共享发展成果。 相较于传统水产养殖,高密度水产养殖对(duì)水质和技术要求更高,且更环保。鱼的食物残渣、粪便(fènbiàn)经过滤后成为优质有机肥料。五里村(cūn)巧妙利用这一特点,在附近山林建设了200余亩的溢香园果树种植和中药材套种基地,让有机肥得到充分利用。这一举措不仅实现了乡村特色产业(tèsèchǎnyè)的延链(yánliàn)增效,还进一步拓宽(tuòkuān)了农民增收渠道,使土地效益最大化。 截至目前,五里村(cūn)已建成乡村振兴微工厂2个(gè),成立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8个,累计带动113名村民就业,人均增收(zēngshōu)超4万元。“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(jìxù)学习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,不断拓宽产业发展渠道,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,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增收。”黎星对未来(wèilái)发展充满信心。(完)
通城县五里村:壮大集体经济 赋能乡村振兴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